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昨夜孤灯下,阑干泣数行。辞家从早岁,落第在初场。青草湖田改,单车客路忙。何人立功业,新命到封王。
水后虽颓圮,江边不寂寥。
嚣声收市井,落景见渔樵。
喜我扁舟泊,劳君半道要。
他乡惟表弟,兹语验今宵。
庭中鲜香起,犹觉春有馀。岂谓众芳歇,而乃自发舒。
温风拂波软,朗日明林虚。盘盂作态度,翡翠为襟裾。
一枝已恼我,满栏无奈渠。偶尔著醉目,何碍幽人居。
人閒多少无奈何,劝君收泪且酣歌。不须载酒但相过,共君摧手踏青莎。
东皋閒日苦无多,南城应是合吟哦。胸中有泪难消磨,惟予诗兴如风波。
绮阁添香第一班,病来乞得半春闲。欲教宋玉闻消息,先倩云翘觅往还。
画扇故遮欢后眼,红梳元插旧时鬟。前堂几日传呼唤,为看愁蛾莫待删。
归里匆匆欲别难,画船春水发江干。一枝留赠罗浮玉,他日归来共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