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雨沐芙蓉秋意清。可人风月满江城。怜风爱月方留恋,对月临风又送行。人渐远,酒须倾。只凭一醉遣多情。重来休厌刘郎老,明月清风有素盟。
入寺松杉双鹤鸣,一时尘虑顿能清。风来竹院秋先到,雨过香台暑渐平。
树里棋枰淹客坐,花间经卷傍僧行。浮沉世事应难定,骈住空门任此生。
东溪牵犬过西溪,短屐冲烟步步迷。秋竹苔深人语静,古坛松冷鹤巢低。
山花折去空盈把,春酒沽来不满提。笑把长竿弄江月,草间郭索尚蟠泥。
疏声篷背忽脩脩,翠石文沙古渡头。烛尽邻船初罢酒,更稀戍卒懒登楼。
十年旧续江湖梦,千里平添茝杜愁。自笑尘劳缘底事,苦将今旧阅浮休。
垂旒朝日侍明光,开府频年控粤裳。幕下诗名收李杜,朝端文誉重班扬。
行藏未许亲鱼鸟,栖处还应是凤凰。最是怜才心更切,远题书札问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