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曲折回廊致有情,槛依泻玉静中鸣。灵岩若复相衡量,响屧还嫌太艳生。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秋风九月边尘高,千艘夜下宫锦袍。文章不特动蛮貊,要识金版开六韬。
孙曹已矣等陈迹,唤起坡仙同赤壁。喧阗笳鼓动地归,重把功名光采石。
翩翩年少气如云,驰骤词坛姓字芬。自古文人皆记室,由来彩笔属参军。
远方谋食长思母,作客辞家尚恋群。珍重河梁频执手,登车前路莫逡巡。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寒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芳草洲边春水生,苍茫霁色动柴荆。风吹杨柳幽人卧,日上梨花独鸟鸣。
泉石自能忘俗事,壶觞聊复寄閒情。千年好忆东方朔,金马能兼大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