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与君别江树,十年滞行迹。忍使田园苑,可怜秋水碧。
道远梦何繇,雁促音难绎。一朝顾柴关,白云惊艳客。
涧松青若故,野人贫似昔。午饭供新葵,晚香论《周易》。
早梅覆屋红,积雪映峰白。一溪鸟语溶,四壁琴书泽。
任运有虚舟,放閒无火宅。相对绿樽开,起舞南山石。
看尽飞花,正梅子渐黄,乍暖还雨。春去不多时,已无觅处。
犹是清和天气,个侬休向闲中误。林亭住。烧笋焙茶,也饶风趣。
望里,层层云树。念故人千里,一别难聚。矧燹后江山,又伤惨沮。
欲待追寻除是梦,梦中不辨西南路。情莫诉。拍一阕离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