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长年眼力怯看书,每见先生愧腹虚。犹觉是身多净业,欲投禅客问真如。
向来水驲分襟罢,常记河梁握手初。从此论交同毕杜,巷南巷北莫相疏。
吾闻唐虞时,明目达四聪。如何后来世,自作瞆与矇。
致令天下情,默默不得通。抚卷三叹息,飒飒来天风。
久客宁容忘式微,瓜期日念去迟迟。闻君好爵端孤负,棹雪山阴定有时。
黑云堆墨暗朝曦,甘澍当春正及时。细细蛛丝游碧落,森森银烛傍瑶池。
太平有象三农乐,灌溉无私万物知。涸砚愿沾涓滴润,拟歌圣德被新诗。
无复相逢处,相思每独哀。真成雕鹗奋,忽殒栋梁材。
草露晞还落,河流去或回。空馀一片月,夜夜照中台。
频岁华胥睡味酣,又扶残醉到江南。更无旧雨谁堪语?欲访名山奈未谙。
花尚含苞春过半,月刚留影夜初三。丁当檐铁君休问,抽得闲身且絮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