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青山雨过行云湿,高者在田低在隰。溪风飘摇正无力,岩峦忽开中壁立。
翠微依稀入空杳,丛林峥嵘石戢戢。山根细路无人行,空庭生苔土花湿。
江南江北定何处,拟欲从人问州邑。载酒疑逢好事来,泛舟恐有渔郎入。
心知图画本虚幻,颇为尘襟豁羁絷。粉墨人间孰与留,乾坤此老何嗟及。
乌台铁冠高屹屹,山亦可动水可激。坐将冰雪洒炎荒,六月高堂风摵摵。
山翁高步月中来,移得灵根手自栽。仙籍许令诸子折,君家先见两枝开。
双承御宴簪花出,并惹天香满袖回。自笑淮南谩招隐,连蜷偃蹇老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