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刘王宫尽毁,双阙尚巍峨。待漏何人肃,乘车此日过。
物情新甲子,图画旧山河。形式盘龙虎,前潭有白鹅。
位历三朝重,风行四海深。
坐将仁厚意,潜助发生心。
挂席塘栖路,离乡第一程。凉风吹袂薄,孤月向人明。
镫火高堂梦,烟波旅客情。吟成谁与和,村析正三更。
一声肠断内家车。意何如。只恐蓬山春远、阻双鱼。殢魂经岁苏。
梦回清恨转徐徐。费踌躇。记得东华尘影、未模胡。试灯风信初。
差池燕始飞,幂历草初辉。离人怅东顾,游子怆西归。
清潮已驾渚,溽露复沾衣。一乖当春聚,方掩故园扉。
六丁驱石日本,堕落斗坡山中。
一片苍珪紫玉,几回秋雨春风。
不假镌镵刻削,自然巧妙嵌空。
居士置之朝爽,是谓飞来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