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发车骑,君是上头人。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井邑新安集,闾阎杂汉徭。火耕春伐木,山猎夜归樵。
潮响蛮溪合,林光瘴峒消。直须勤抚字,慎勿困徵徭。
汉殿初呈楚舞时,月台风榭镇相随。如何牛女佳期夕,又待銮舆百子池。
玉颊寒肌强对人,今年清瘦不胜春。相知只有窗前月,摹写春风水上身。
同过溪桥日欲晡,远林残叶似栖乌。
照公院里堪留宿,已有梅花有酒无?
挂帆山县晓,云气满溪阴。虽有风尘役,能无丘壑心。
人烟依水近,塔影坠江深。所叹垂纶者,高踪不可寻。
义旗风捲海东头,浪迹来为汗漫游。亡宋地难存岛国,瞻韩人喜到潮州。
论交文字三生业,凭吊江山万古愁。满眼狂澜嗟已倒,待公重障百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