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铜泽王归城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老松古柏争清劲,社稷元勋李文正。

风流千古照人寒,家有白眉声益振。

十年游宦落穷山,妾无衣帛日号寒。

只余净业磨不去,駸駸笔势江河宽。

阿戎作诗更难偶,银钩仍复规颜柳。

苍藤千尺练敲冰,万轴晶荧照窗牖。

明月夜光两相酬,束笋堆床曾不休。

公家自有呕心戒,岂容雕琢损天游。

嗟我无文出月胁,惟有蓬窗堆柿叶。

如何分我三百万,试扫危言助调燮。

残编犹可度朝昏,四顾应知天意存。窖底未容留点雪,枕边依旧剩空樽。

寒当彻骨诗方富,穷到尽头道愈尊。独有老僧愁更剧,从今托钵向何门。

卧思身世事,无夜不更深。脱难泅登岸,逃名影就阴。

樽中醉鲁酒,弦外自陶琴。诗就谁能赏,徒劳太古吟。

碧落群嚣静,清光一片寒。不知深夜里,耐冷几人看。

苦贫皆共雪,吾子岂同悲。永日应无食,经宵必有诗。

渚宫寒过节,华省试临期。努力图西去,休将冻馁辞。

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