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怜群从,门人亦贱回。入官先爱子,赐酒许同杯。
淮海春多雨,蒹葭夜有雷。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通了金闺籍,须教邑债还。尚威民作敌,徙善吏容奸。
世久无彭泽,人今识鲁山。平生经济学,随力救时艰。
掺袂东君属此觞,朱明履运返何乡。
结成硕果鹂鹒语,吹尽落花桑柘光。
梅雨闻君醉山阁,麦风招我步濠梁。
惜春岁月那相贷,肠断连山草树长。
篷门未款鹤先知,已有园深出应迟。
松径路晞行药后,藕汀风动纳凉时。
夜仍秉烛翻疑梦,春许看花更作期。
休倚清时催病客,新文容有《北山移》。
十年灯火曳南滨,最喜今朝却大同。豹变可能成革武,兔爰谁复赋王风。
柏台论定三台白,花县春深万树红。预卜燕山山下月,绿衣炫耀马青骢。
割鸡何惜用牛刀,老大无心赋畔牢。多少少年腾上速,几人曾得见霜毛。
杯纵宜樽满,琴轻爱剑孤。岁华移斗柄,分野背天弧。
警露鹤嘹唳,悲风猿笑呼。钟声当月午,疑是泊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