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持钵别,更未到人间。好静居贫寺,遗名弃近山。
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若便浔阳去,须将旧客还。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朝冯玉几言犹在,夜启金縢事已非。
忆昔叨陪扈从时,青山曾画亦曾诗。云中帐殿烟为幕,雪里松林玉作枝。
围合尘黄传射虎,山回日黑看收旗。遥知走马冈峦下,笑我狂吟旧路歧。
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吏散铃斋掩,闲眠到日斜。
无端是春梦,容易绕京华。
蓝衫脱却乍归乡,心了无官也不妨。客过试开陈白酿,病馀聊服地黄汤。
谩追舌底新朝事,且觅山中旧睡方。
一池寒碧浸红鳞,芍药方花春后春。
烟阁晓垂天幕静,风帘夜上月钩新。
闲云流水无穷意,绛阙清都被谪身。
不向悠然堂上饮,篇诗斗酒付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