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太名告春才五日,春风昨夜傅消息,
斗边一星下南极。饰以貂蝉扶社稷,
更昌斯文开民则。
数亩青山一草庐,竹扉松径亦萧疏。主人抱膝淡无虑,祇有耽书癖未□。
斜桥絮起,乱红牵恨点重茵。慵莺尚语残春。闻说凌波新步,遮断绣漪尘。
恣蜡镫罗带,斗取閒身。
长安丽人。算醉醒,总迷津。狼藉东风不管,只避花瞋。
波帘翠颦,梦不散、相思堤上云。钗钿约、总是愁根。
芙蓉落尽秋风冷。蓼溆萧疏景。云鬓三两薄妆成。十二红阑小立、逞娉婷。
金钩钓处游鳞起。搅得波纹碎。谁抛石子响涟漪。须信隔花影里、有人窥。
之子远行迈,汎舟横大江。日华动兰桨,山色上篷窗。
遐览意有在,壮游心未降。手挥如意一,腰佩玉环双。
临流莫嗟逝,锦衣还故乡。
人间争以智相高,底事纷纷祗自劳。顿觉朱愚真有味,莫将佳处语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