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经筵虽旧事犹新,似续中朝入荐绅。便赋泉山六百石,重光唐石八千春。
从来力量非他意,到了工夫只此身。六月灵芝湖上寺,风凉相与洗车尘。
相望千古一涪翁,还向江湖四壁空。病目自甘桃李后,野麋难着凤麟中。
未成下泽还乡里,且寄穷阎蔽雨风。举世知音常契阔,空悲沉抑为谁雄。
鹧斑百和作坚材,翥凤翔龙四壁开。宝地晓张香积界,始知天子是如来。
吟人瘦倚曲阑干,酒醒香销午梦残。燕子不来春社去,一帘疏雨杏花寒。
马急人忙尘路喧,几从朝出到黄昏。
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颇怪韩夫子,犹疑谢自然。
至今成福地,自古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