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事寄薛戴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只独酌。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岷峨老人白头哭,宇宙频年生意蹙。

自从解绶远遁逃,日望君王戒危辱。

幡然尽改乱亡事,斩新为辑和平福。

丛祠猎去嗅夜狐,远岳收取鸣阳族。

闳籍惟供永苍埽,窦梁总向高阁束。

上方月进绝前蹊,污吏日攘行显僇。

赋租时为率土蠲,恩泽尤当近畿足。

圣心悔祸诚勇猛,天命何忧难迓续。

老人静中揩眼看,时事转觉令心寒。

旄头妖彗久不出,黔首剜肉殊未完。

炎然凶渠气脉壮,莆婺奸党根株盘。

小臣乘间肆邪论,众正盈庭徒坐观。

北衙无人素为地,南徼何路能通天。

首血淋漓谁困邓,头子勾追空忆韩。

仪舜鸣周九苞凤,溢序盈庭五彩鸾。

若为千载遭圣代,不肯一唳惊朝端。

得非尽善遇尧舜,毋庸卖直同箕干。

我闻屋漏知在下,君欲箸筹烦暂借。

尺籍无粮创市田,告身易醉空酬价。

膏腴已被公家夺,硗瘠复遭奸佃哧。

积庾如京宁复得,羸胔盈沟谁为唧。

蚩尤兵革自久远,新莽王田徒扰害。

哀鸿惨淡集中泽,饥虎咆哮行旷野。

柯山一閧犹未平,苕水三贪尤可怕。

罔民白撰肯蠲除,括税红由恣姑嘬。

城门口嗅严酒确,民屋寸量甚间架。

瘠人封已信可诛,剥下媚上当何如。

崔烈为公近日有,刘毅答诏今时无。

民间已食乌昧草,天上犹积琼林储。

小人长国但牟利,大学生财谁读书。

民贫盗起已有兆,内敉外宁犹贡谀。

纷纷谄子谅无责,挺挺诸贤何不图。

芳草为萧晚节坏,嘉橘成枳中年渝。

虞庭盛际枉者直,周室衰时哲亦愚。

漳滨病叟愁谁语,杜曲诗翁恍如晤。

最怜稷契许身愚,岂谓阴何用心苦。

每篇必寓忧世怀,直笔宁愁当国忤。

法律森严信殊绝,对属始终无龃龉。

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贤晨夕慕。

忧来援笔偶成章,力戒负囊毋辄露。

高年开八帙,细字尚亲抄。已矣蝇头笔,谁其凤觜胶。

能传言外意,始识画前爻。此老埋黄壤,纷纷叹面交。

老至颠毛化练丝,应教汝辈出头时。试过驼岭扪灵秀,插笔丹霄待吐奇。

归来揩眼望南明,山水光中慰此行。

不把篇章供世好,肯将姓字占时名。

才疏我合回三舍,语妙君能敌七兵。

自此定交非造次,许陪诗社莫寒盟。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从来轩冕泪,不滴芰荷衣。独有今朝别,使君先泪挥。

地偏愁会隔,天阔恐书稀。望望车尘远,人人哽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