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虚室萧萧百虑忘,近来趣味一何长。
清谈自笑如东晋,好句谁能学盛唐。
旧日故园春寂寞,三年上国梦凄凉。
功名原在青编里,况有青氈在玉堂。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一寒一暑相推移,四序平分秋最悲。山川萧条草木萎,金风淅沥吹罗帷。
夜何长兮昼何促,欲眠不眠叹幽独。楼上寒更声断续,飞蛾翩翩绕残烛。
水乡熟处未全饥,舟楫安行盗亦稀。
乘兴聊为三日客,魏塘酒贱蟹螯肥。
霜露每怀感,江山空复情。
老便林室静,坐厌巷童声。
尽日都无语,逢人亦强迎。
浮生过半百,安用此虚名。
谁道江南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
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暝。
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冪青松顶。
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