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
殷勤执杯酒,怅望送亲故。月色入闲轩,风声落高树。
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处疴情方愆,览籍亦棼结。
止迹丘樊间,喜与荷锄列。
晨星沐未遑,周葺幸余力。
夙英始敛华,密露若莹雪。
螽趯感离歌,祼鸣及豳月。
萋萋瓜畔空,厌厌豆畦歇。
观化有消虚,征情既伸屈。
庶几东陵隐,岂伊公仪哲。
永此藿食资,耕凿藏吾劣。
万里无边际,空明独此亭。地天浮一碧,齐鲁荡余青。
旁射蛟龙气,中盘岛屿形。何人正垂钓,烟雨满沧溟。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袖手从公辟不怀,天心月脇有馀才。
将坛贾勇知无敌,删府新除定见催。
楚国谁今衙屈宋,欧门我亦后苏梅。
锦囊得句无虚日,尽卷淮山胜概回。
征帆湿泪带秋风,客路愁思旅况同。无限忆君传织锦,有情长寄白云空。
昨别离魂不觉愁,钟催残月忆悲秋。思君空馆应无语,南望多情似水流。
达人信死生,过眼阅暖冷。了知梦境中,此味独差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