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
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南纪四明雄浙左,孤城百雉接风涛。越裳客去得犀角,日本船来看宝刀。
元帅旌旗开外阃,掾郎才略服诸曹。帐中羽檄何须草,政爱夔州诗法高。
入寺松杉双鹤鸣,一时尘虑顿能清。风来竹院秋先到,雨过香台暑渐平。
树里棋枰淹客坐,花间经卷傍僧行。浮沉世事应难定,骈住空门任此生。
柴门侵晓噪林鸦,行李萧萧正到家。娇女不知须鬓改,误将衫袖拂霜华。
肃将王事。
集此扬土。
凡我同盟。
既文既武。
郁郁桓桓。
有规有矩。
务在和光。
同尘共垢。
各竟其心。
为国蕃辅。
誾誾行行。
非法不语。
可否相济。
阙则云补。
吴江船送孝廉回,屈指三看动琯灰。海内几人同调在,天南万里尺书来。
心随合浦能飞叶,句似罗浮寄远梅。见说公车新待诏,不知东阁为谁开。
负笈几年惭友道,倒尊此夕亦师恩。吾翁自昔曾联榻,阿叔于今并在门。
宿雨翻阶秋欲老,春风入座夜疑温。爇香烧烛忘更漏,旧赋新诗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