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南去汉江阴,秋雨萧萧云梦深。
江上见人应下泪,由来远客易伤心。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身老今何向,兵拿未肯休。经旬甘半菽,尽室委扁舟。
台拆星犹熭,农饥麦未秋。日边无一使,儿女讵知愁。
寂寥杨子宅,元白绿窗虚。久病仍甘酒,多闲更嗜书。
破巾宜短发,衰骨称深居。抱膝谁相傍,幽篁足草庐。
身轻何处谢炊烟,石洞松脂不记年。尺牍已通南岳主,一丸还有白龙仙。
昔为学士掌三铨,屈指年光三十年。
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
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
百重含翠色,一道落飞泉。香吹分岩桂,鲜云抱石莲。
地偏心易远,致默体逾玄。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洛城二月春摇荡,桃李盛开如步障。
高花下花红相连,垂阳更出高花上。
闲陪大尹出都门,邙阜真宫共寻访。
不见翠华西幸时,临风尽日独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