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初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筹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红玉肌容艳有神,九天飞下一仙真。垂头雨后犹倾国,点额风前欲唤人。
龙脑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锦埃尘。春光得我方能丽,笑杀凡花号丽春。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来时花柳未全春,燕子将雏已夏深。
破镜望中占远信,扊扅歌里有悲音。
青衫得禄犹弹铗,白发欺人欲上簪。
筑室买田谋小隐,探囊何日有黄金。
荆扉俗远怜幽僻,永夏无心祇昼眠。桃李不言通鸟道,莺花寥落自风烟。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云泉甘寂然。尘世漫留风格在,逍遥拟赋卜居篇。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丰年不待兆鸣鼍,地道菁华万宝罗。西北通津财货足,东南望气土田多。
海疆辟国二千里,澎岛分流卅六波。终古海邦输贡赋,来王宁复指天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