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僚忽方驾,乃知决讼余。
大尹不苛察,群吏不牵拘。
尝称二三贤,助治无偏隅。
新晴乘此凉,行行过我居。
何以延君子,唯有满床书。
何以解君颐,淡句无足娱。
何以留尹久,灯烛已照涂。
登车莫言远,驺从美且都。
夹道行人止,按辔宁驰驱。
我老焉所羡,送子立踌躇。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已是看春去,鸿爪迷离,意共东皇懒。唤苦啼鹃,声声空进哀怨。
恁夕阳、燕子归来,只冷落、谁家庭院。残红满,楼台帘幕,黄昏寻遍。
谁教咫尺如天,远蓦相逢,又愁牵泪溅。细细宵长,朦胧幽梦难唤。
听隔窗、密雨丝丝,到枕畔、将魂同绾。镇长见,莫任罡风吹断。
短策青衫借晚凉,偶来谈笑德星堂。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池折泉声归座爽,松蒸云气湿衣香。萧然门巷无轮鞅,隐几观书味更长。
石路层层碧藓花,矮窗低户足烟霞。
愁闻独鹤悲寒角,静阅群蜂凑晚衙。
野菜旋挑奚待糁,石泉新汲自煎茶。
炉熏销尽抛书卷,閒倚阑干看日斜。
有女颜如花,生长越王家。浣纱白石上,何曾知馆娃。
高台凌青天,朝歌暮复弦。宫人裁白苧,只知长少年。
日月无停车,流光迅于电。春风吹落花,不到黄金殿。
天寒翠袖立盈盈,中有贞心玉琢成。明月满天骑白凤,有人传是许飞琼。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