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三黄鹄,举翼东来飞。
鸣声既相呼,烟水亦相依。
蓬池不暂止,太液未言归。
酌酒望沧海,飘颻思菊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湖亭秋夜
锦鸳偷占藕花汀,花影涵秋镜。人倚阑干叹孤另,掩围屏,伤心眼见秋成病。月明吊影,风清遣兴,玉手寄银筝。
吾闻唐虞时,明目达四聪。如何后来世,自作瞆与矇。
致令天下情,默默不得通。抚卷三叹息,飒飒来天风。
骑驴送客一壶随,汗透中单热似炊。
客又不来天落雨,路边茅舍坐移时。
鹦鹉囚于舌,正平累于赋。琐笼知暗哂,能言君再误。
不见孔颖达,善讲伏深祸。皇天祚圣明,儒绅纵高步。
世事沧桑未可知,百端交集画才披。昔年台榭今何在,只有清风似旧时。
使节临东路,军糈及两关。江湖轮挽阔,部领度支闲。
水长飞狐口,峰高落雁湾。壮游违举步,秋气苦催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