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裾来此室,恸器拜灵床。魂衣想髣髴,薄酒湛其觞。
含悽抚孤稚,拭泪问平常。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废宅何遗此,终年掩暗尘。
弦残空抱响,谷冷未逢人。
余趣思纤指,全身总剩薪。
转虞归俗士,沉没任山春。
秣陵泊舟风雨夕,长江滚浪摇空碧。双龙幻影作笛吟,潜身匣里挂高壁。
此时与君正相闻,手濯金砚斗雄文。万丈虹光不可散,化入寒霄结阵云。
年来君已早得意,阁间夜夜青藜气。出乘骢马按京营,霜威栗烈人俱避。
顾我萧然一敝裘,布衣不肯干王侯。幸有绨袍时见恋,载酒平原续旧游。
游情已倦且归去,大雨经旬势如注。若过维扬古渡头,开匣祇防孤剑怒。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
两重门里玉堂前,
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
娇羞不肯上秋千。
秋后梧桐雕落,故园兄弟衔杯。
旅梦三更烛影,归心千里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