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风浪息,月正在南斗。
远水生白烟,疏萤出荒莽。
照蟹屡爇薪,张鱼未发笱。
独能怜野客,游宦意何有。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电绕璇枢,此时昌运生真主。庆联簪组。喜气生绵宇。宴启需云,湛露恩均布。锵韶沪。凤歌鸾舞。玉斗飞香醑。
北风吹飞雨,中夏变早寒。浮云满天地,坎井成波澜。
秋兴集我怀,旅愁散无端。阳光旦自匿,后土何得乾。
嗟君贫非病,所寄瓢与箪。陋巷无杂宾,商歌激清弹。
甚愿裹薄饭,相从餍朝餐。亦思造旸谷,相与晞朝冠。
力弱泥潦深,乃知行路难。
蔡生才调解吟诗,惜别匆匆系别思。学行要遵先辈录,科名须及少年时。
东山温饱非初志,北海疏狂惜大儿。但祝秋高鬐鬣壮,龙门烧尾顺风吹。
我有一区宅,寄在匡庐山。香炉起户外,瀑布落檐间。
梅老花空发,草芳人未还。恰有藤萝月,夜夜照松关。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
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
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
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