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夜每爱月,见月常苦稀。
不雨即云晦,何能揽光辉。
傥有一夕明,岂畏露湿衣。
素娥领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开耀,多是半掩扉。
曾负万家望,空是随人归。
一岁复一岁,白发思钓矶。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越公墓下信公祠,填海遗编试问之。凄绝鹧鸪清夜泪,一樽为我酹南枝。
田里创残疚正深,望医起死息呻吟。神功那用千金药,妙处都由一寸心。
剑外空遗乔木望,江东将有憩棠阴。十分存省新氓了,归转洪钧普作霖。
莫踏笙歌一路尘,共将文酒话清真。长谣绿水无来客,独往青山有昔人。
鸟啭芳林移谷口,烟含轻舸出池漘。更逢幽境须留醉,山寺梅花水际蘋。
一树梨花独挺姿,经风耐雨几多时。无情最是痴蝴蝶,忙里寻春过别枝。
荻花飞尽晚苍苍,月照陂塘秋露凉。碧雾渐消光渐满,悠然一曲和沧浪。
瓦叠浮屠盆作池,池边红蓼两三枝。
贪看忘却还家饭,恰似儿童放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