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旧时马上声,今向席间鸣。花月意恒满,关山恨暂平。
芳尘萦袖出,纤指逐弦清。莫以别离曲,来承欢宴情。
戏事刍陈子,浮生甑堕休。遗音馀翰墨,人尚想风流。
泉涌珊瑚浸碧池,葛洪丹炼已多时。几回清浅今犹在,酌水何如忆隐之。
天抹微青,水皴细黛,西风作意凉侵。袅袅层波,白鸥梦堕湖阴。
一年好景从头数,乍瞢腾、已到秋深。最关情,几叠清笳,万户疏砧。
苍茫难认长堤树,只鬖髿瘦影,凄瑟空林。霜冷乌篷,月珠摇荡波心。
沧江满目催诗思,怕诗成、清怨难任。听寒潮,溉汩沙头,又转烟浔。
回首舟餐野店栖,何殊子美咏青泥。
朅来贤将先回盼,径上诗坛许命题。
举白烂陪山简醉,凝香到有武陵迷。
异时过计今方悔,曾虑谈间彼子西。
石径回环草色鲜,旧馀池阁倚平川。柳丝花片情多少,默向秋风质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