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芳梅如佳人,不见令人思。岂无桃李颜,夏虫笃于时。
霜风静天宇,兰悴菊亦衰。凌寒一笑粲,功烈如彼卑。
几年豳西路,赭冈望逶迤。思之不得见,空吟水曹诗。
夜月将梦去,云深水之湄。邂逅疏竹边,峨峨认风仪。
今日真见止,昨梦犹蓍龟。尘中儓儗子,谓我酷好奇。
逃空闻足音,此心胡不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