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谟善书能别书,宣献家藏天下无。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锺王真迹尚可睹,欧褚遗墨非因模。
开元大历名流夥,一一手泽存有余。
行草楷正大小异,点画劲宛精神殊。
坐中邻几素近视,最辨纤悉时惊吁。
逡巡蔡侯得所得,索研铺纸才须臾。
一扫一幅太快健,檀溪跃过瘦的颅。
观书已毕复观画,数轴江吴种稻图。
稻苗秧秧水拍拍,群鹭矫翼人荷锄。
陂塍高下石笼密,竹树参倚荆篱疏。
大车立轮转流急,小犊欺愿稚小驱。
令人频有故乡念,春事况及蚕桑初。
虎头将军画列女,二十余子拖裙裾。
许穆夫人尤窈窕,因诵载驰诚起予。
余无书性无田区,美人虽见身老癯。
举头事事不称意,不如倒尽君酒壶。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崔嵬南国山,上有百尺松。挺然为良材,枝叶郁茏葱。
附根一何高,雨露濯以蒙。岩峦互参错,危石当其冲。
匠者徒觊觎,欲取无繇从。所以千载间,得免斧凿攻。
孰云樗散木,天年独能终。
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
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次山曾此隐,溪壑水清漪。废宅群山合,高名千古垂。
修篁森钓渚,乐石耸丰碑。唯有乔林色,苍苍似昔时。
八旬老眼为谁枯,泪尽家儿不受呼。天下谁还禁此哭,人间春已背公徂。
肝肠裂断诗能写,气力伤多酒不扶。正坐两州消息好,不违家训逐贪夫。
庙新威惠忻今日,像肃清高仰此方。戎马当时分草泽,将军建节启封疆。
业垂海国千年烈,名并漳江一水长。高阁重兴应有数,神灵陟降自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