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枉大梁城,诗赋嘉入幕。
兹对昭亭山,将行还有作。
别离此与彼,终始情不薄。
我为解羁马,君乃高飞鹤。
尘蹄未能息,健翅怀栖泊。
寻巢望吴田,一傍华亭郭。
况多丹顶雏,坐看翔寥廓。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新晴彊人意,步上西城楼。云烟开井邑,绮绣错田畴。
离离麦就熟,翳翳桑尚柔。怀归感初服,览物怅淹留。
冻蘖虽臞甚,含英山意催。斲冰冲晓色,绽绿透春回。
健步故人信,流芳好事杯。不论山水僻,往往拾香来。
征南轻仆孔明碑,想见生平暴可知。
一死虽因奸计陷,亦由廷辩忿招疑。
倦游非一日,乘兴复三秦。多病难为客,浮名喜中人。
未堪沈案牍,何以走风尘。祖帐东门外,贤哉一老臣。
策马悠悠倦往还,竹边林下举吟鞭。忙中对酒成閒客,老去逢春忆少年。
三岛月来清入牖,十洲波净碧涵天。归欤且共良朋赏,花未飘红柳未眠。
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
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
相逢纵教迟暮。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
烦卿低诉。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