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闺年最少,才俊罕能双。
鹏去尘栖室,魂归雾起窗。
慈亲留汉水,爱妾返荆江。
一稚才能语,茕然寄远邦。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落笔重重见险津,不堪凭仗洗埃尘。
无波浪处生波浪,愁杀孤帆过海人。
三边水墨画遥山,下有玻璃万顷寒。
蟾兔上时留倒影,鱼龙舞处动微澜。
旧来楼观东西出,未觉乾坤表里宽。
更向上头高着眼,湖光今作一杯看。
尺树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
彷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水南别业远无邻,我独重来是故人。经榻香灯非旧火,禅房花木自新春。
传心曾嗣高僧法,画影空留居士身。寂灭不知何可乐,凡情未免为沾巾。
朋友死无归,殡之谅非艰。能于贤者施,大胜独与鳏。
贤者亦有子,兵乱不得还。乱定子方至,临穴出涕潸。
报德斯以德,不在父字间。文字苟不泯,世教诚相关。
道山郁嵯峨,苕水流潺湲。相去数千里,可望不可攀。
一朝函骨返,无复莱衣班。子固有戚容,人亦皆欢颜。
民胞物与意,砭订愚以顽。呜呼子深氏,义重踰丘山。
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未有片言惊后辈,
不无惭色见同人。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
何幸致诗相慰贺,东归花发杏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