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哉孝享,将事于宁。
文武卿士,冠剑在庭。
爰俟帝斋,风霰其零。
风霰不已,钩陈豹尾。
龙旗太常,立列比比。
帝居路寝,百辟就次。
至于谷旦,漫漫翳翳。
帝入灵宫,左撞黄锺。
升阶置玉,日气曈鸿。
鸿鸿杲杲,氛驳阴扫。
宿于太宫,月星皓皓。
侍祠之臣,鹄举鹭振。
或捧其匜,或进其巾。
辅相夹导,俯偻鳞鳞。
圭瓒以陈,登歌以均。
东向虚位,发爵亲亲。
平明帝还,紫宸序班。
望帝之颜,穆穆闲闲。
檐步廊廊,雪浮阳光。
大楹烂烂,朱陛煌煌。
称祝万寿,万寿无疆,
却登宝舆,以御端门。
揭鸡肆赦,雷动乾坤。
于寺都人,于时妇女。
于时蛮夷,异口同语。
天子万年,仁圣之主。
臣时执册,与物咸睹。
敢播于诗,庶闻九土。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䰒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溪流婉转树蒙龙,复阁虚廊小径通。
下马解鞍一长啸,便疑身已出尘中。
马迹牛洼辙路交,草场墟市数衡茅。分明一带邳州道,杨柳年来换竹苞。
谁罅五色石,下注昆崙丘。泓然万顷玻璃秋,坼为两派江河流。
再画中原膏九州,蒸云噏日元气浮。初分一线莲花边,要种白璧浇蓝田。
但看错落琼珠圆,往往上接沧浪天。君不见康王谷头吐勺水,敢道人间第一泉。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
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