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无道国,而水冒城郭。
岂敢问天灾,但惭为政恶。
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
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芦管含愁苦怨春,况兼风雨送行频。
数株零落寒云畔,难拣香技寄远人。
置散成羁旅,搜奇恼化工。啸歌三楚外,行卧万山中。
冰雪心难熨,烟霞路易通。夔州诸咏在,一和少陵翁。
别路江南已数程,清樽细雨复江城。
残魂如梦闻莺断,旧恨随潮立马生。
皈佛一心怜伴在,驱人十口悔身轻。
临歧共有沾衣泪,却使衰羸暗抚缨。
玉盘堕地天如水,露重流萤飞不起。头白老乌城上啼,七星斜挂城楼西。
行人起视河汉低,门前萧萧班马嘶。十八卫娘羞画眉,笑指镫花占远归。
粤南燕北转逶迤,水阔天高雁到迟。梦里生涯元是幻,尘中世路本多歧。
几回驻马瞻云舍,忽谩题诗忆草池。王事关心浑未已,危楼一上一相思。
承恩怜故亦怜新,落叶随风笑此身。
陌上相逢厮养妇,宫中曾是旧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