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僧迷有著,因病得寻师。话尽山中事,归当月上时。
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闲忆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共倚孤篷月似霜,夜深风露满胡床。应知此月重圆夜,君在他乡我故乡。
上虞达士生,竹林光阴短。嵇君谢人间,谁传广陵散。
唯见白塔傍,飞飞苍云满。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
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
丁香漫比愁肠结,豆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怨赋歌诗。
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流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十年滓秽已澄清,访旧宁须得便行。
早辟关中奉高租,重兴礼乐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