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 其二

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

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

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

陈衍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猜你喜欢

客里逢秋感已深,可堪秋夜对秋霖。江湖未遂希文志,丘壑空悬永叔心。

云压戍楼迷画角,风传警枕乱清砧。谁怜怀国思乡处,无限愁肠自苦吟。

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

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二月淮水绿,兹游喜再逢。半帆风力稳,群树雨声浓。

鱼贱倾篮买,舟行起碇从。沧波相对浴,白鸟巧仪容。

昔贤秉高致,守道恒若斯。颜色似渥丹,学业无专师。

晨夕不兼味,冬春一布衣。用世为霖雨,居山偕鹿麋。

恬然以处世,不俗亦不羁。游心千载上,乐命更知几。

安得与若人,遨游江之湄。

山色沈沈,松烟幂幂。空林之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

结跏横膝。诵白莲经,从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迹狼迹。

十片五片,异花狼藉。偶然相见,未深相识。知是古之人,

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我闻此经有深旨,

觉帝称之有妙义。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经之旨。可怜弹指及举手,

不达目前今正是。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辉一万八千土,土土皆作黄金色。四生六道一光中,

狂夫犹自问弥勒,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驴乘匪端的。我亦当年不出户,

不欲红尘沾步武。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行行皆宝所。

我亦当年爱吟咏,将谓冥搜乱神定。今日亲闻诵此经,

何妨笔砚资真性。我亦当年狎儿戏,将谓光阴半虚弃。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聚沙非小事。我昔曾游山与水,

将谓他山非故里。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山河无寸地。

我昔心猿未调伏,常将金锁虚拘束。今日亲闻诵此经,

始觉无物为拳拲。师诵此经经一字,字字烂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

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白牛之步疾如风,

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

酒之肠,饭之腑,长者扬声唤不回。何异聋,何异瞽,

世人之耳非不聪,耳聪特向经中聋。世人之目非不明,

目明特向经中盲。合聪不聪,合明不明,辘轳上下,

浪死虚生。世人纵识师之音,谁人能识师之心。

世人纵识师之形,谁人能识师之名。师名医王行佛令,

来与众生治心病。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

凡者圣。如是则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龙赞咏,

鬼赞咏,佛赞咏。岂得背觉合尘之徒,不稽首而归命。

十年高卧桂丛幽,此日惊看挟策游。剑气光芒连北斗,词原丰采动南州。

春深风雨三更梦,草绿江湖万里舟。若到故园相忆处,也应回首仲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