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校公集,因知公素志。近为作年谱,搜罗及轶事。
大抵公性情,和平而冲邃。在官五十年,保全皆善类。
逆瑾覆纲维,百计社稷庇。卓哉顾命臣,焉敢艰危避。
奈何罗侍郎,门生倡清议。王陈踵讹谬,显与实录异。
元真观碑文,安知非作伪。呜呼公致政,鱼菜不能备。
清操有如此,乃云徇禄位。此像藏闵氏,上有癸亥字。
公年五十七,谨身殿初莅。时和百司理,僚宰无猜忌。
公早抱隐忧,郁郁不得意。苍生四海望,藐兹一身寄。
刘谢继去国,幼主付谁侍。微公秉国钧,杨韩将奚置。
我过畏吾村,墓田久荒弃。日暮牛羊来,无复狐狸睡。
草堂葺三楹,四围杨柳植,湫隘匪旧观,幽洁抵山寺。
燕许大手笔,拟作墓祠记。孰更勒公像,一碑耿寒翠。
法式善(1752~1813)清代官吏、文学家。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曾参与编纂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是我国蒙古族中唯一参加编纂《四库全书》的作者,著有《存素堂集》、《梧门诗话》、《陶庐杂录》、《清秘述闻》等。
天生黄公为国辅,赋性能文复能武。文如旭日照祥鸾,武似平林震虓虎。
常笑陆随不识兵,却愁绛灌空椎鲁。读书自昔探鸿濛,映雪曾闻事苦攻。
三坟往籍窥都遍,黄石遗经看并通。雄姿逸态谁能尚,虎头竟是封侯相。
剑气常腾万丈遥,笔锋复扫千人壮。忆昨金台引校时,如云骏足竞驱驰。
天子亲临麟德殿,群公共阅羽林旗。射奏穿杨推独步,策誇夺锦著多奇。
御笔特题天下士,宫花首折上林枝。即今都阃当全粤,任重干城专斧钺。
杀气遥令草木寒,雄风顿扫烟氛歇。有时高咏吐清词,更向南楼啸明月。
错落梅花笛里吹,飘摇杨柳歌中发。嗟予少小习雕虫,磨崖窃许步独工。
见公著述辄辟易,何况韬猷变不穷。羊祜轻裘差可拟,方叔葱珩今再起。
军旅仍瞻俎豆容,剑戟更睹璠玙美。问公毓秀从何来,昔居赤城今燕市。
寺桥压雨,峰馆凌空,宛转相属。处处褰帘,一带小溪如玉。
幽恨不随流水去,离魂偏遇游丝触。爱村姬,任银瓶笑指,芳名原熟。
痛往事、存亡荣落,不意欢娱,此际能续。人到中年,怕听断肠新曲。
兴过难留头上黑,愁来且尽杯中绿。记岩西,抱花眠,夜深烧烛。
维芘地南楼,废兴端有时。
昔我忠定公,楼成旋西归。
拜厅惭匪肖,易麾繇好溪。
循环六十载,乌兔惊梭飞。
吁嗟古雉堞,巨浸堕藩篱。
陶甓既还旧,更创如获期。
岁事喜中稔,度材授工师。
非敢侈轮奂,聊尔遵先规。
江山殿图画,栏槛倚晴晖。
肯堂久在念,今我身则夷。
辽鹤去不返,遗墨犹淋淳。
一时胜继躅,警和前人词。
斯楼傥不朽,庶慰蒸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