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泰山石刻题后

穆书失政和,猎鼓疑宇文。峄山会稽书,摹勒非其真。

兹碑立榛莽,缺画鬼所扪。迩来碧霞宫,复遭野火燔。

岂其坑儒魂,来报焚书冤。阿房三月灰,余焰犹复然。

我言嬴秦罪,在废籀古文。改篆而篆亡,毁经而经尊。

几令周孔字,禁抑不得传。非有叔重功,六义无渊原。

堂堂李丞相,独著《仓颉篇》。奉诏写石旁,下笔整不偏。

斥弃徒隶文,程邈讵敢干。法家尚刻削,此迹何真淳。

试读《逐客书》,后愚而前贤。观其遘时屯,变本亦可怜。

眇然访遗本,落落区宇间。爱此匪恤私,持赠友意殷。

人身不及纸,完好无百年。楚人得失弓,达者忘其人。

题名傥留世,何必归子孙。

孙星衍

孙星衍(1753年~1818年) 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

猜你喜欢

采药匡庐去,逢人便说休。案留金玉判,台纪凤凰游。

霜浸陶潜径,风高张翰秋。幸毋乡土恋,征戍遍南州。

何年涌地出巃嵷,散作浮青数点峰。一气空濛走溟渤,双丸隐见宿长松。

谁探玉检千盘顶,试觅金仙九节筇。云欲出溪还隐去,紫烟待叩灌坛踪。

子建赋才雄八斗,先生蕴奇倾二酉。寓言蒙叟亦危机,问字子云为吃口。

孝廉抱膝傲眉山,屡蹶公车时不偶。顿悟因缘若草霜,乘箕回首白云乡。

藏山业富书千卷,遗子象贤墨一庄。长公皋座才超越,贤声独迈扬天阙。

仲君以次尽琳琅,州牧赞府盈床笏。吾程元气久不舒,前辈仪型几代虚。

羡公丛桂风千载,藉有馀光被井庐。质行乡闾推表正,芳名俎豆相辉映。

紫薇何必早蜚英,留与儒林歌且咏。

我行于四方,其所急者友。

呜呼得之难,百不一邂逅。

人心不可齐,若十指于手。

随其短与长,亦各有所取。

刚或硬而折,柔有弱而仆。

质良文不扬,中美外莫副。

宽壶泛以枵,狭盎迫而陋。

此犹其大概,琐琐难悉究。

譬如选长材,弃百不一有。

其间虽得之,犹或烦矫揉。

我友居淮滨,饮德悉自幼。

岂期羁旅间,乃获间謦欬。

嗟君如美玉,外彻中乃厚。

埋藏困尘埃,要以不可垢。

他人十不一,子乃得八九。

余亏能几何,不待勉而就。

乃知昔求艰,特以见未久。

但忧奔莫及,敢惮喘而走。

我心子所知,濩豁无所囿。

是以行于世,往往得嘲诟。

人才如其面,不自知好丑。

立之明监前,乃见其可否。

子于我无嫌,告我当苦口,

惟我于改过,窃不敢自后。

嗟予迫饥寒,子亦迎五斗。

何当两有归,投老作邻叟。

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

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

浅溪仍残照,山青更暮烟。

人行罨画地,鸟度粉笺天。

麦润先春秀,梅清破腊年。

田家无力事,牛背落鸦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