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坊本依城市,大小山今有弟兄。
拟卜幽栖分岭翠,好凭竹阁听泉声。
倦同飞鸟投林急,慵爱蜗牛戴屋行。
湖上一椽聊尔尔,扶犁权与老农耕。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潘郎心老不成春。风味隔花尘。帘波浸笋,窗纱分柳,还过天津。近时无觅湘云处,不记是行人。楼高望远,应将秦镜,多照施颦。
既济功成列左玄,余波犹作世间泉。
苔荒碧甃龙宫寂,庭老梅花月在天。
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披云初获接音容,贤胜风规自不同。懔懔威明将使指,恂恂孝悌训民风。
竞传清唱纸腾贵,争识皇华巷欲空。尚有壁间真墨彩,匣藏留在给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