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吾邑人文,实自先生,再起词场。当永嘉之末,犹闻正始,杜陵而下,不愧襄阳。
伯仲相师,朋交迭倡,日坐先公旧草堂。閒高咏,与卧游宗丈,探讨微茫。
不知底事心伤。长北望、神州意激昂。纵杯中酒热,焉能遣恨,风前泪落,只使沾裳。
土室卑栖,牛车稳卧,多少遣民此遁荒。今安在,总云飞星散,人去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