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紫幰朱轮云拂道,黄埃白日分冥杲。荣华富贵能几何,人生惟有村居好。
晓红琼海浴扶桑,晚阴花径饶芳草。丹崖碧岭郁嵯峨,薜芷杜蘅分丽藻。
居人遗世隐东皋,幽趣奇芬随所讨。有时倚壑听鸣泉,声声滴似陈怀抱。
有时蜡屐看行云,片片高飞擎羽葆。柴门地迥少人过,花落满庭风自扫。
蝶狂梅熟觉春暄,雁过枫飘信秋早。四时莫问闲与忙,瓮头有酒须倾倒。
君不见陶公醉傲孤松,东皋一啸江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