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客舍芜城,汝病危时,夜火相依。恨延龄续命,都无大药,敛形裹足,更少完衣。
只说中秋,故园同返,讵料先还是衬归。亲朋送,共生徒一哭,声彻郊扉。
家贫活计原稀。更殁后、慈亲苦岁饥。念丧明孤子,无方可疗,析薪弱弟,甚日能肥。
我对霜风,哀吟至此,黯黯寒云日不辉。重烧纸,并乌丝写就,齐化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