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棲隐入山深,间阔真同金玉音。
已谓清光依日月,不知幽趣尚园林。
暂违陶径菊松面,喜动苏堤梅柳心。
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我有江浙役,子能乘兴来。便同汤院浴,却为故人回。
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试寻钥匙子,一一与重开。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载瞻清像念飞黄,四十馀年驹隙忙。玄泽几回遗我恨,青刍无地为君将。
鹤鸣华表今何世,云覆仙潭有故乡。每忆舅家童稚日,不堪梨栗涕沾裳。
东南既擅美。
洛阳复称才。
携手同欢宴。
比迹共游陪。
事随短秀落。
言归长夜台。
风动竹。清遍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沉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九华九子秀,十年梦寐间。那知一梦觉,顿失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