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岚翠屏环墅,溪光练抹坤。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
自志台卿墓,休争谢傅墩。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
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
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
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故交频煖热,新贵断寒暄。
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