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母年三十失所天,形容憔悴心烦冤。
怀中之儿仅一岁,忍死不得趋黄泉。
眼中有泪不敢哭,辟纑买书教儿读。
儿今老大五十余,阿父声名可相续。
往时疽发背胛间,表溃岑岑如负山。
儿心痛切无所措,口吮脓出随无艰。
如今母已八十五,节操冰霜人所睹。
况复贤郎著孝称,翼翼高堂燕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