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青云引兴浓,泮林才子蹑仙踪。边淮独树千峰雪,极浦寒山半夜钟。
璧水到时春雁尽,金门朝退故人逢。风流博士如相问,白首林泉事事慵。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白莲桥下暂停舟,垂柳阴阴拂水流。
舞榭歌楼俱寂寞,满天梅雨过苏州。
十里秦淮胜,偏能悦客游。家家凭水槛,处处上兰舟。
箫鼓时相应,壶觞夜不休。绝怜城郭里,弭棹得临流。
谁识归奇意,专为禦患谋。将寒储纩絮,未暮贮膏油。
旷绝无人境,超然乃真游。
如何许世俗,踏破苍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迹盖偶尔,雨罢云亦收。
层峦拥肺腑,修干骞龙虬。
巉岩近恐坠,窈窕翠欲流。
标指谅非月,索剑宁刻舟。
倚杖听松风,聊为信宿留。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地远城东得得来,正如湖畔昔衔杯。
眼中故旧青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
归去汴桥三鼓月,相思梁苑一枝梅。
我闲时欲从君醉,为备芳醪更满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