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桥边卸马鞍,燕山秋草色漫漫。百年王气和烟散,往事空从画里看。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火井传夷檄,炎洲记海隅。仙游空诣绝,方志每多诬。
泛滥浮清沼,渊源自奥区。洪钧从鼓橐,一气审为炉。
烈焰方焚泽,腾波盛溅珠。沃焦难与并,执热谅谁须。
鳌抃终当钓,鲸掀会学屠。此中胜鼎鼐,不复待樵苏。
池馆他年贵,衣冠万乘俱。废兴仍在目,惆怅指平芜。
此亦勤农者,畬田半入云。龙蛇因尔杂,玉石故难分。
天地其如数,江山未返魂。茅茨倦行李,何自戒重门。
字摹王内史,诗爱郑都官。石色青书幌,花阴冷画阑。
池鱼一二寸,庭竹两三竿。于此端居好,身閒梦亦安。
清斋向晚送新凉,喜弄鞭丝到草堂。压雨戎葵纷落砌,遮云宫柳欲过墙。
重悬帘幕浓如水,旋设樽罍静自香。入夏相过应不厌,拂天乔木有千章。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远入青山何所见,寒花满径白头人。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