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南山人心不羁,含毫醉扫苍筤枝。斩钉截铁何怪怪,兔起鹘落偏奇奇。
国初始重方壶笔,若比湖州更飘逸。丹丘金错未足誇,吴兴籀法应难匹。
临榻由来失本真,当场落墨要惊人。山人独向灵台悟,信手拈来如有神。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余闲。
十里芙蓉国,城闉香气霏。楼心浮翠杳,潭影下清晖。
世路俱流水,秋风一钓矶。疏狂原具癖,能与素心违。
笼中江海禽,日夕有归心。魏阙长谣久,吴山独往深。
别时群木落,终处乱猿吟。李白坟前路,溪僧送入林。
民归新邑去,古寺静寥寥。
僧映水遮户,客随云过桥。
野水溪桥外,荒村八九家。雨晴渔网晒,风定酒旗斜。
红树霜江叶,黄芦月岸花。何当从此隐,重整钓云槎。
古来圩岸护隄坊,岸岸圩圩种绿杨。
几久树根无寸土,绿杨走入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