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器远无近用,弦歌只暂娱。从来赵魏老,或为滕大夫。
昔时武城宰,其人骨已徂。牛刀发新硎,夫子辄惊吁。
向侯本学道,与世疑阔疏。拥紬听衙鼓,庭下一事无。
不为赫赫名,诡众以自殊。催科虽云拙,于今乃贤欤。
夫子傥无言,黑白共一区。家有治县谱,不饮常晏如。
棠阴决民讼,松间读我书。飞蝗避境土,野鹤驯阶除。
堂上盛宾客,不减陈赵予。新诗播京邑,异世乃同途。
振辔若登仙,身轻衣六铢。云间候飞驭,君驾何时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