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且问吾家小杜康,泼醅浓醁许谁尝。软炊新稻真珠粒,细压寒槽白玉浆。
泻出流霞偏让色,滴来甘露有生香。休论染指涎先下,任遣持螯手自忙。
昼要督邮缸底静,宵防吏部瓮头狂。十年奔走愁为伴,万里归来醉是乡。
席上清樽仍北海,城中旧侣有高阳。秫田已满七百斛,泥饮从今三万场。
漉后葛巾堪倒戴,颓时藜杖好扶将。凭教卯酌还丁夜,不拟人间唤索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