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有道者,生事唯一瓢。触目尽扰扰,冥栖独寥寥。
傍人笑问何能尔,云是灵台本如此。云海天虚夜月閒,霜林木脱秋声起。
有时斋沐坐禅床,复爱真人曲密房。鼻端有白分明见,腔里无机自在忘。
草玄更倚扬雄席,饮酒不愁元亮壁。吟思千重境又玄,凡情一洗心皆寂。
旧隐东林野水边,暂辞猿鹤谢兰荃。玉堂冠盖思同调,沧海渔樵写赠言。
仙舟腊月闽川道,大雪飞花遍江岛。稽首喧中别故人,他年来访商山皓。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先到帘帏。谩闲绕、柳径花蹊里。探看试、春来未。年时曾把春抛弃。与春光陪泪。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款细偎红翠。
我静如镜。民动如烟。
事以形兆。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稻畦忽秀一枝莲,此刹重开岂偶然。吹盏幡风心不动,落残花雨法无边。
黄昏也肯烧猪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如来门外汉,不须参我赵州禅。
苏台风雨久如期,太守精诚不待祈。万廪更为来岁计,六花故就腊晨飞。
静装松桂仙枝老,深壅芝兰土脉肥。衡泌栖迟墙仞远,为公何日赋缁衣。
闲卧林泉与世疏,使君三度枉旌旟。未陪徐孺升宾榻,敢屈文侯式敝闾。
暂掷鱼竿丝半卷,旋开松径草新锄。愧无美酒拈巾漉,难得金波款绪馀。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
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