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花外闻莺,柳边欹燕,屧声初转回廊。玉京重见,休换道家装。
十五年来一梦,何独是、庚子斜阳。放心事,芙蓉小殿,无复旧遗香。
端相。浑未老,荑苗乍握,兰气犹芳。且将卿颜色,喻我文章。
红粉青衫一例,金楼子、忍谤徐娘。花阴坐,茶烟一歇,身世几沧桑。
无诸东海上,有国在秦先。一朝逐秦鹿,戈甲相勾连。
高才已得志,论封亦徒然。归来筑高台,投竿钓蜿蜒。
屠龙雄按剑,拂拭沧洲烟。英风振海岳,古月经蛮天。
昔人不可见,踪迹复堪怜。閒来弄秋水,渔情蔼清川。
云高碧海净,日落千山妍。莞歌古台上,醉向酒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