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胶冠盖旧称贤,佐郡曾分刺史权。官署到来应似水,礼闱今去独朝天。
家临故苑长洲树,钟度寒山半夜船。遥想五云霄汉上,从容又赋帝京篇。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徒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徙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窗纱烟纹破遥峰,粉枝摇落花须红。参差浓澹天玲珑,流泉浸声寒影中。
美人停梭掷春思,井阑日午檐阴翠。归客潇湘枕上听,茗椀桃笙酣碧醉。
闲上高峰望德阳,旗山涪水尽苍苍。丹炉人远苔生径,野寺僧稀叶满廊。
云散渔村留月影,星回东壁映台光。鹤鸣石洞何须问,独自吹箫下凤凰。
为恐狂奴思不禁,朱樱宛转避春禽。星妃微露莲花舌,未许沾唇已许心。
出卡快扬鞭,朝阳艳锦鞯。碑荒娄室墓,草长塔儿泉。
杨柳严边戍,松花问战船。山凹见丛菊,乡梦落吴天。
长松钜竹翠敷腴,爽气清含雨露濡。不异茅君主句曲,尚容元结隐猗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