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青精晨双盂,并几日华在。朵颐白齹齹,刀切万粒碎。
芹香龈腭馀,椒桂众臭退。达生有至理,婴色养其内。
西南走逡巡,结发老东莱。令子温其玉,赭案端委佩。
谁能驱飞车,定省日可再。浮名天宇云,此日真足爱。
明堂孝理初,群工正熙载。天颜违咫尺,行迈决旋硙。
前驱报亲闾,昼锦逼卮敦。上方紫金丹,更助餐沆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