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雨后树苍苍,巾舄乘闲到上方。双涧鸟鸣延语笑,半林花气袭衣裳。
机闲宝地禅俱寂,心寄空门累亦忘。自愧此身人代里,何因栖遁远公房。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
君侯诣关日,款曲为慈亲。故国少知己,旧山多逸民。
林园随分雨,天地自然春。四海满桃李,惜花无一人。
东家牡丹不论叶,西家桑柘不论花。花前把酒酹红玉,一滴谁沾桑叶绿。
隔墙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阑花亦空。采桑养蚕百筐满,子子孙孙衣著暖。
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
蔼蔼春云滋,岩溜滴泉乳。独留一泓碧,去作人间雨。
虬髯人出鹿归唐,多少英雄失故乡。昔日六州曾捲土,此邦千载尚尊王。
高陵夜雨鸣弓剑,原庙春风洁豆觞。灯火万家元夕夜,谁悲狐兔满连昌。
天际有灵匹,河汉日相隔。一水何悠悠,可望不可即。
七襄久脱骖,机杼恒罢织。岂无欢会期,望渺初秋夕。
伫立河之干,含情泪沾臆。